
仰望夜空,星星点点闪烁,你是否曾问自己:在这个浩瀚无垠、难以完全理解的宇宙中,我们真的是孤单的吗?
很可能不是。地球只是浩瀚星海中的一个微小点,在数十亿个星球中,我们怎么可能是唯一的生命存在?
那么,除了地球这个完美调节的环境之外,我们对外星生命了解多少呢?
很多专家认为,即使没有外星人存在的确凿证据,我们也必须得出他们存在的结论。仅我们的银河系——在估计的2000亿个星系之一——就包含约3000亿颗恒星。我们自己的恒星——太阳——是地球生命的主要来源。
科学家不断发现围绕这些恒星运行的行星,也就是所谓的系外行星。“我们非常确信它们存在,”太空科学家玛姬·阿德林-波科克博士(Dr Maggie Aderin-Pocock)说,“这纯粹是数字游戏,是概率问题。”
End of 热读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现有技术让我们能够详细研究这些系外行星。科学家能利用强大的望远镜观察穿过行星的星光,分析其化学成分,这种技术称为光谱分析。
关键在于找到与地球相似的化学成分——这意味着在遥远的地方(可能数千光年之外)存在能够支持类似地球生命的环境。
当中的迹象令人鼓舞。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蒂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说:“我们已知有数百个可能适合居住的行星。几乎可以肯定——在未来十年左右——我们将发现一个可能显示生命迹象的行星。”
更令人鼓舞的证据就在地球上。科学家在过去被认为过于恶劣或敌对、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例如深海最深的海沟——发现了生物。
过去我们认为生命只能存在于距离恒星一定距离的行星上(以获得适当的辐射)。但在地球上发现生命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让我们开始相信不只是行星,连卫星也可能支持生命存在。
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流行文化中描绘的绿色外星人——只是说生命在那里是可能的,并且能够生存。
专家警告说,即使外星生命存在的机率很高,目前仍难以确定它是否是有智慧生命。
“地球生命的大部分历史都是非常简单的生命。事实上,地球上曾经有数十亿年的细菌生命。”奥布莱恩教授说。
而地球上多细胞生命的出现,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要让外星生命与我们接触,它必须在身体上——以及技术上——都非常先进。
那么,如果我们不是孤单的——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期待外星生命的造访?这个问题很复杂。
很难相信没有任何生命形式曾达到能够跨越星际距离旅行的程度。那么,根据我们目前所知,为什么这还没有发生?
阿德林-波科克博士说:“我们最大问题是只有一个生命样本,那就是地球上的生命。”
但这可能不是宇宙其他地方的蓝图。例如,她说:“如果你生活在一颗活动性很强的恒星旁,你可能会住在地下……这并不意味着智慧生命不存在,但你可能无法传送讯号,因为你住在地表以下。”
图像来源,ROBERT GENDLER/SCIENCE PHOTO LIBRARY/GETTY
或者,简单地说,我们可能“语言不通”——当然是指科学上的语言。
奥布莱恩教授说:“自1960年以来,我们已经使用射电望远镜来聆听来自外星文明的讯号。”然而,生命形式可能有太多不同的讯号传送方式,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接收到。
即使我们和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在同一频率上,巨大的距离也意味着讯息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传送并收到回覆(就像现在回想起来,用信件沟通似乎慢得不可思议)。
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一个新项目“突破聆听”(Breakthrough Listen)中,科学家正在搜寻最近的一百万颗恒星,希望能与能够回传讯息的生命体沟通。
他们也在观察银河系中心的恒星,距离我们约25000光年。这意味着从那里发出的讯息需要约25000年才能抵达地球。
所以,如果外星生命真的存在,我们可能要等上数千年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在可预见的未来,跨星系的太空旅行仍然不可能。
我们可以以光速发送无线电波——但那只是无线电波,在太空真空中传播。任何形式的太空船都无法在恒星之间旅行。如果我们想要将实体物质(如探测器或人类)送入太空,那就更加困难。
而如果我们的文明尚未具备这种能力,专家认为我们的宇宙邻居可能也还没有。而即使他们有技术能够前来,我们也必须考虑一种可能性:他们可能根本不想来。
还需要一定的宇宙运气——或良好的时机。人类文明在地球上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
地球上生命已存在超过35亿年,但现代人类只出现了约30万年。由于文明可能迅速消失,接触的窗口非常狭窄。
我们无法确定外星人是否曾造访地球,但我们可以稍微确定的是,在人类存在的时间里,他们可能没有来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仰望夜空,星星点点闪烁,你是否曾问自己:在这个浩瀚无垠、难以完全理解的宇宙中,我们真的是孤单的吗?
很可能不是。地球只是浩瀚星海中的一个微小点,在数十亿个星球中,我们怎么可能是唯一的生命存在?
那么,除了地球这个完美调节的环境之外,我们对外星生命了解多少呢?
很多专家认为,即使没有外星人存在的确凿证据,我们也必须得出他们存在的结论。仅我们的银河系——在估计的2000亿个星系之一——就包含约3000亿颗恒星。我们自己的恒星——太阳——是地球生命的主要来源。
科学家不断发现围绕这些恒星运行的行星,也就是所谓的系外行星。“我们非常确信它们存在,”太空科学家玛姬·阿德林-波科克博士(Dr Maggie Aderin-Pocock)说,“这纯粹是数字游戏,是概率问题。”
现有技术让我们能够详细研究这些系外行星。科学家能利用强大的望远镜观察穿过行星的星光,分析其化学成分,这种技术称为光谱分析。
关键在于找到与地球相似的化学成分——这意味着在遥远的地方(可能数千光年之外)存在能够支持类似地球生命的环境。
当中的迹象令人鼓舞。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蒂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说:“我们已知有数百个可能适合居住的行星。几乎可以肯定——在未来十年左右——我们将发现一个可能显示生命迹象的行星。”
更令人鼓舞的证据就在地球上。科学家在过去被认为过于恶劣或敌对、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例如深海最深的海沟——发现了生物。
过去我们认为生命只能存在于距离恒星一定距离的行星上(以获得适当的辐射)。但在地球上发现生命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让我们开始相信不只是行星,连卫星也可能支持生命存在。
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流行文化中描绘的绿色外星人——只是说生命在那里是可能的,并且能够生存。
专家警告说,即使外星生命存在的机率很高,目前仍难以确定它是否是有智慧生命。
“地球生命的大部分历史都是非常简单的生命。事实上,地球上曾经有数十亿年的细菌生命。”奥布莱恩教授说。
而地球上多细胞生命的出现,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要让外星生命与我们接触,它必须在身体上——以及技术上——都非常先进。
那么,如果我们不是孤单的——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期待外星生命的造访?这个问题很复杂。
很难相信没有任何生命形式曾达到能够跨越星际距离旅行的程度。那么,根据我们目前所知,为什么这还没有发生?
阿德林-波科克博士说:“我们最大问题是只有一个生命样本,那就是地球上的生命。”
但这可能不是宇宙其他地方的蓝图。例如,她说:“如果你生活在一颗活动性很强的恒星旁,你可能会住在地下……这并不意味着智慧生命不存在,但你可能无法传送讯号,因为你住在地表以下。”
图像来源,ROBERT GENDLER/SCIENCE PHOTO LIBRARY/GETTY
或者,简单地说,我们可能“语言不通”——当然是指科学上的语言。
奥布莱恩教授说:“自1960年以来,我们已经使用射电望远镜来聆听来自外星文明的讯号。”然而,生命形式可能有太多不同的讯号传送方式,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接收到。
即使我们和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在同一频率上,巨大的距离也意味着讯息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传送并收到回覆(就像现在回想起来,用信件沟通似乎慢得不可思议)。
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一个新项目“突破聆听”(Breakthrough Listen)中,科学家正在搜寻最近的一百万颗恒星,希望能与能够回传讯息的生命体沟通。
他们也在观察银河系中心的恒星,距离我们约25000光年。这意味着从那里发出的讯息需要约25000年才能抵达地球。
所以,如果外星生命真的存在,我们可能要等上数千年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在可预见的未来,跨星系的太空旅行仍然不可能。
我们可以以光速发送无线电波——但那只是无线电波,在太空真空中传播。任何形式的太空船都无法在恒星之间旅行。如果我们想要将实体物质(如探测器或人类)送入太空,那就更加困难。
而如果我们的文明尚未具备这种能力,专家认为我们的宇宙邻居可能也还没有。而即使他们有技术能够前来,我们也必须考虑一种可能性:他们可能根本不想来。
还需要一定的宇宙运气——或良好的时机。人类文明在地球上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
地球上生命已存在超过35亿年,但现代人类只出现了约30万年。由于文明可能迅速消失,接触的窗口非常狭窄。
我们无法确定外星人是否曾造访地球,但我们可以稍微确定的是,在人类存在的时间里,他们可能没有来过。
“如果我们的文明时间不重叠,那么我们永远不会遇到外星人,”阿德林-波科克博士说。也许他们早在很久以前就来过,或者会在未来造访——那时人类可能早已灭绝。
所以,也许恐龙在侏罗纪时期曾接待过外星生命。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
本文根据 BBC第四电台(BBC Radio 4)科普广播节目《无限猴笼》(The Infinite Monkey Cage)内容撰写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仰望夜空,星星点点闪烁,你是否曾问自己:在这个浩瀚无垠、难以完全理解的宇宙中,我们真的是孤单的吗?
很可能不是。地球只是浩瀚星海中的一个微小点,在数十亿个星球中,我们怎么可能是唯一的生命存在?
那么,除了地球这个完美调节的环境之外,我们对外星生命了解多少呢?
很多专家认为,即使没有外星人存在的确凿证据,我们也必须得出他们存在的结论。仅我们的银河系——在估计的2000亿个星系之一——就包含约3000亿颗恒星。我们自己的恒星——太阳——是地球生命的主要来源。
科学家不断发现围绕这些恒星运行的行星,也就是所谓的系外行星。“我们非常确信它们存在,”太空科学家玛姬·阿德林-波科克博士(Dr Maggie Aderin-Pocock)说,“这纯粹是数字游戏,是概率问题。”
End of 热读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现有技术让我们能够详细研究这些系外行星。科学家能利用强大的望远镜观察穿过行星的星光,分析其化学成分,这种技术称为光谱分析。
关键在于找到与地球相似的化学成分——这意味着在遥远的地方(可能数千光年之外)存在能够支持类似地球生命的环境。
当中的迹象令人鼓舞。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蒂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说:“我们已知有数百个可能适合居住的行星。几乎可以肯定——在未来十年左右——我们将发现一个可能显示生命迹象的行星。”
更令人鼓舞的证据就在地球上。科学家在过去被认为过于恶劣或敌对、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例如深海最深的海沟——发现了生物。
过去我们认为生命只能存在于距离恒星一定距离的行星上(以获得适当的辐射)。但在地球上发现生命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让我们开始相信不只是行星,连卫星也可能支持生命存在。
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流行文化中描绘的绿色外星人——只是说生命在那里是可能的,并且能够生存。
专家警告说,即使外星生命存在的机率很高,目前仍难以确定它是否是有智慧生命。
“地球生命的大部分历史都是非常简单的生命。事实上,地球上曾经有数十亿年的细菌生命。”奥布莱恩教授说。
而地球上多细胞生命的出现,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要让外星生命与我们接触,它必须在身体上——以及技术上——都非常先进。
那么,如果我们不是孤单的——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期待外星生命的造访?这个问题很复杂。
很难相信没有任何生命形式曾达到能够跨越星际距离旅行的程度。那么,根据我们目前所知,为什么这还没有发生?
阿德林-波科克博士说:“我们最大问题是只有一个生命样本,那就是地球上的生命。”
但这可能不是宇宙其他地方的蓝图。例如,她说:“如果你生活在一颗活动性很强的恒星旁,你可能会住在地下……这并不意味着智慧生命不存在,但你可能无法传送讯号,因为你住在地表以下。”
图像来源,ROBERT GENDLER/SCIENCE PHOTO LIBRARY/GETTY
或者,简单地说,我们可能“语言不通”——当然是指科学上的语言。
奥布莱恩教授说:“自1960年以来,我们已经使用射电望远镜来聆听来自外星文明的讯号。”然而,生命形式可能有太多不同的讯号传送方式,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接收到。
即使我们和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在同一频率上,巨大的距离也意味着讯息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传送并收到回覆(就像现在回想起来,用信件沟通似乎慢得不可思议)。
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一个新项目“突破聆听”(Breakthrough Listen)中,科学家正在搜寻最近的一百万颗恒星,希望能与能够回传讯息的生命体沟通。
他们也在观察银河系中心的恒星,距离我们约25000光年。这意味着从那里发出的讯息需要约25000年才能抵达地球。
所以,如果外星生命真的存在,我们可能要等上数千年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在可预见的未来,跨星系的太空旅行仍然不可能。
我们可以以光速发送无线电波——但那只是无线电波,在太空真空中传播。任何形式的太空船都无法在恒星之间旅行。如果我们想要将实体物质(如探测器或人类)送入太空,那就更加困难。
而如果我们的文明尚未具备这种能力,专家认为我们的宇宙邻居可能也还没有。而即使他们有技术能够前来,我们也必须考虑一种可能性:他们可能根本不想来。
还需要一定的宇宙运气——或良好的时机。人类文明在地球上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
地球上生命已存在超过35亿年,但现代人类只出现了约30万年。由于文明可能迅速消失,接触的窗口非常狭窄。
我们无法确定外星人是否曾造访地球,但我们可以稍微确定的是,在人类存在的时间里,他们可能没有来过。
“如果我们的文明时间不重叠,那么我们永远不会遇到外星人,”阿德林-波科克博士说。也许他们早在很久以前就来过,或者会在未来造访——那时人类可能早已灭绝。
所以,也许恐龙在侏罗纪时期曾接待过外星生命。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
“如果我们的文明时间不重叠,那么我们永远不会遇到外星人,”阿德林-波科克博士说。也许他们早在很久以前就来过,或者会在未来造访——那时人类可能早已灭绝。
所以,也许恐龙在侏罗纪时期曾接待过外星生命。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
這裡原本是一片濕地,以地下水泉聞名,但如今地面乾裂,佈滿坑洞。她解釋說,這些坑洞曾經是水池。
「以前整個平原都是綠油油的,」她說。「你無法透過草叢看見動物,但現在一切都乾了。」她指著幾隻正在吃草的羊駝。
她的家族世代在這裡放養綿羊。但隨著氣候變遷、降雨停止,草地變少,畜牧變得更加困難。
但她說,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是從「他們」開始取水之後。
End of 熱讀
圖像來源,BEN DERICO/BBC
「他們」指的是鋰業公司。在阿塔卡馬沙漠的鹽沼之下,蘊藏著全球最大的鋰儲量——這是一種柔軟、銀白色的金屬,是電動車、筆記型電腦和太陽能儲能電池的關鍵材料。
隨著全球轉向可再生能源,對鋰的需求急劇上升。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2021年全球鋰消耗量約為95,000噸,而到了2024年已翻倍。
預計到204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900,000噸。
IEA表示,這一增長主要來自電動車電池的需求。
當地居民則表示,他們所承受的環境代價也正在上升。
因此,這場全球去碳化的競賽也引發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在無意間製造了另一個環境問題?
智利是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國,僅次於澳洲。2023年,智利政府展開了「國家鋰礦策略」,透過將產業部分國有化、鼓勵私人投資,以加速鋰的生產。
財政部長早前曾表示,到了2030年,鋰產量可能增加多達70%,不過礦業部則指出目前尚未設定具體目標。
今年,將會邁向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圖像來源,BEN DERICO/BBC
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與企業 智利跨國公司SQM 合作的合資企業,近日獲得監管機構批准,取得每年開採至少250萬公噸鋰金屬量的配額,產量在2060年將一直提升。
智利政府將這項計畫定位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國家收入的來源。
目前,鋰礦公司主要透過從鹽沼下方抽取鹽水,將其引入地表的蒸發池來提取鋰。
這個過程會在本來已經極度乾旱的地區取抽大量的水資源。
圖像來源,BEN DERICO/BBC
法維奧拉·岡薩雷斯(Faviola Gonzalez)是一位來自當地原住民社區的生物學家,目前在阿塔卡馬沙漠中的洛斯弗拉門科國家自然保護區(Los Flamencos National Reserve)工作。這裡擁有廣闊的鹽沼、沼澤與潟湖,是約185種鳥類的棲息地。她長期監測當地環境的變化。
「這裡的潟湖變小了,」她說。「我們觀察到紅鶴的繁殖數量減少。」
她指出,鋰礦開採會影響到鳥類在這些水域中賴以生存的微生物,導致整個食物鏈受到衝擊。
她指著一處說,今年是14年來首次有紅鶴雛鳥在那裡孵化。她將這「微小的繁殖成果」歸因於2021年水資源抽取量的些微減少,但也坦言:「這只是很小的變化。」
「以前那裡有很多的,現在只剩下少數。」
來自安地斯山脈的地下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屬於「非常古老」的水源,補充速度緩慢。
「如果我們大量抽水,而進水量又很少,那麼補充到阿塔卡馬鹽沼的水就會非常有限,」她解釋道。
圖像來源,LUCAS AGUAYO ARAOS/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ion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202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在智利鹽沼地區由本地公司SQM採礦的土地上,早在2013年,由於採礦行動的影響,當地原生樹木「阿爾加羅波」(algarrobo,又稱角豆樹)已有近三分之一開始枯死。
但這個問題並不僅限於智利。在2022年提交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報告中,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詹姆斯·J·A·布萊爾(James J. A. Blair)寫道,鋰礦開採正在「加劇生態耗竭的狀況」,並且「可能會減少植物、動物甚至人類可用的淡水資源」。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要找到「確鑿」的證據仍然困難。
在採礦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破壞幾乎無可避免。「很難想像有哪種採礦方式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德國政治學教授凱倫·史密斯·史特根(Karen Smith Stegen)說道,她長期研究全球開採鋰礦所帶來的影響。
問題在於,採礦公司其實可以採取措施來減輕這些破壞。「他們(採礦公司)應該從一開始就讓當地社區參與其中,」她表示。
例如,在從地下抽取鋰之前,公司可以進行「社會影響評估」,這類評估會全面考量其作業對水資源、生態與社區的影響。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礦業公司方面則表示,他們現在正在聆聽。智利鋰業巨頭 SQM 是主要參與者之一。
在該公司位於安托法加斯塔的工廠中,SQM 鋰業的永續發展副經理瓦倫廷·巴雷拉(Valentín Barrera)表示,公司正與社區密切合作以「了解他們的關注」,並正在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他強烈地感到在智利乃至全球,「為了能源轉型,我們需要更多的鋰」。
他補充說,公司正在試驗新技術,若果成功,將在阿塔卡馬鹽沼的工廠全面推行。
這些技術包括:直接從鹽水中提取鋰而無需蒸發池,以及回收蒸發水並重新注入土地等技術。
「我們正在進行多項試驗,以了解哪一種技術效果最好,目標是在提升產量的同時,將目前的鹽水抽取量最少減少50%,」他說。
圖像來源,BEN DERICO/BBC
他表示,安托法加斯塔的試點項目已經回收了「超過一百萬立方米」的水資源。「從2031年開始,我們將正式啟動這項轉型,」他說。
但當地居民對此抱持懷疑態度。「我們認為阿塔卡馬鹽沼就像是一個實驗,」法維奧拉說。
她表示,目前仍無法確定鹽沼是否能夠「承受得住」這些新技術與再注入水的行為,她擔心當地正被當作一個「天然實驗室」。
與拉奎爾來自同一社區、同樣飼養動物的莎拉·普拉薩(Sara Plaza),也對自己一生中目睹的變化感到焦慮。
她記得早在2005年就已經看到水位下降,但她說:「礦業公司從來沒有停止過抽水。」
圖像來源,BEN DERICO/BBC
當談到未來時,她不禁落淚。
「鹽沼可以生產鋰,但有一天這一切都會結束。採礦會結束。那這裡的人要怎麼生活?沒有水,沒有農業。他們要靠什麼維生?」
「也許我年紀大了,未必會看到那一天,但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孫子會看到。」
她認為,礦業公司從一個已經因氣候變遷而變得脆弱的生態系統中,抽取了過多的水。
「這真的很痛苦,」她補充說。「那些公司給社區一點點錢,但我寧願不要那些錢。」
「我寧願依靠自然生活,有水可以生活下去。」
塞爾希奧·庫比略斯(Sergio Cubillos)是社區佩內(Peine)的協會主席,莎拉與拉奎爾都居住於此。
他表示,由於水資源短缺,佩內被迫轉換「我們整個的飲用水系統、電力系統與水處理系統」。
「這當然有氣候變遷的問題,這裡現在已經不會下雨了,但主要的衝擊還是來自採礦業,」他說。
他指出,自從1980年代開始開採以來,礦業公司已經抽取了數百萬立方米的水與鹽水——每秒高達數百升。
「所有的決策都是在聖地牙哥,也就是首都做出的,離這裡非常遙遠,」他說。
他相信,如果總統真的如競選時所說,希望能夠對抗氣候變遷,那麼他就必須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數千年的原住民族」納入其中。
塞爾希奧理解鋰對於能源轉型的重要性,但強調他的社區不應該成為這些發展中的「談判籌碼」。
雖然他們社區已經與企業達成了一些經濟得益與監督機制,但對於未來擴大生產的計畫仍感到憂慮。
他說,雖然尋求減少影響水資源的技術是值得肯定的方向,但「這不能只是坐在聖地牙哥的辦公桌前做決定,而是必須在這片土地上進行。」
圖像來源,BEN DERICO/BBC
智利政府強調,他們與「原住民社區之間一直保持對話」,並已就智利國家銅業公司、SQM合資企業的新合約進行諮詢,以回應社區對水資源、新技術、社區貢獻的關注。
政府表示,未來提升產能的前提是引入新技術,以盡量減少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而鋰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珍貴「價值」,也為智利的經濟發展帶來「機會」。
然而,塞爾希奧仍對當地被當作「試驗計劃」感到擔憂。他表示,如果這些新技術的影響是負面的,「我們將傾盡全力阻止這些可能會導致佩內最終被人遺忘的行為。」
阿塔卡馬鹽沼是一個全球性困境的縮影。氣候變遷正在導致乾旱與天氣變化,而據當地人所說,全球目前的解決方法之一,反而正在加劇這些問題。
支持鋰礦開採的人通常會提出一個論點:即使它對環境造成破壞,但它帶來了大量的就業與現金。
來自聖地牙哥的鋰業顧問公司 iLiMarkets 的丹尼爾·希門尼斯(Daniel Jimenez)更對這個主張作進一步解釋。
他聲稱,社區對環境破壞的描述被誇大,目的是為了獲得補償金。
圖像來源,LUCAS AGUAYO ARAOS/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這一切都是為了錢,」他爭論道:「公司已經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道路、學校——但社區的訴求事實上就是想要錢。」
但史特根教授並不認同這種說法。「礦業公司總是喜歡說:『會有更多工作機會,你們會賺更多錢,』」她說。
「但這並不是許多原住民社區真正想要的。事實上,如果這些改變破壞了他們原本的傳統經濟結構,甚至推高了住屋成本,那反而會造成干擾。」
「對於這些社區來說,工作並不是最重要的。」
圖像來源,BEN DERICO/BBC
在智利,我所訪問的人們並沒有談論想要更多金錢。他們也不反對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他們的主要疑問是:為什麼代價要由他們來承擔?
「我覺得對城市來說,鋰也許是好事,」拉奎爾說。「但它也傷害了我們。我們已經無法過上以前的生活了。」
法維奧拉則認為,單靠電氣化並不能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減少排放,」她說。「在美國和歐洲這些發達國家,人們的能源消耗遠高於我們這些在南美洲的原住民族。」
「電動車會是給誰用的?歐洲人、美國人,不是我們。我們的碳足跡小得多。」
「但被抽走的是我們的水,消失的是我們神聖的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