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微信
美國中文網綜合報道 上周五,紐約州法官對前總統川普的欺詐案民事訴訟作出裁決,對川普處以3.548億元的罰款。而除了約1億元的判決前利息,川普每天還欠87,502元的判決後利息,直到他完成支付罰款。 在發現川普和他的成年兒子誇大了淨資産以獲得更優惠的貸款條件後,法官恩戈倫對川普處以3.548億元的罰款。川普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爲,并表示将上訴。 恩戈倫命令川普爲每筆不義之财支付判決前的利息——根據每筆交易的日期計息——并在法院對此案作出判決後支付9%的判決後利息。 川普每周欠下超過60萬元的利息,這些利息不僅會擴大他不斷增加的法律賬單,而且可能會影響這位前總統的上訴方式。 “如果他最終在上訴中敗訴,川普将不得不支付判決前和判決後的利息。”密歇根大學商法教授威爾·托馬斯表示。 紐約州總檢察長詹樂霞誓言,如果川普沒有足夠的現金支付罰款,她将沒收他的資産,比如他的川普大廈。 “如果他沒有資金來支付判決的罰款,那麽我們将在法庭上尋求判決執行機制,我們将要求法官扣押他的資産,”詹樂霞說。 對于判決後的利息,川普每年要支付罰款的9%,從裁決發布的周五開始算起,直到他付清全部罰款金額。 托馬斯說,除非川普将罰款的全部金額存入一個托管賬戶,否則在他對恩戈倫的裁決進行漫長的上訴期間,他将繼續累積罰款的利息。 川普的上訴将導緻自動暫停執行裁決,但川普需要先把罰款存入一個托管賬戶或繳納保證金才能上訴。 如果川普決定在上訴期間繳納保證金來支付罰款,那麽在上訴期間,利息将繼續增加,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增加數千萬元。 “這是一大筆錢,”托馬斯說。 |
英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有价值的新证据,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长新冠”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世界至少有6500万人仍患有“长新冠”,即每10名新冠感染者中就有1人在感染后长期持续出现症状。
世卫组织将“长新冠”描述为在初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三个月后,继续出现或出现新的症状,这些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且没有其他解释。
科学家们正在对“长新冠”的许多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但他们正在寻找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一种可测量的生物标记(生物标志物)——一种在血液、其他体液或组织中发现的生物分子,可以可靠地视为一种病症或疾病的迹象。
“长新冠”生物标记的发现将代表着诊断该病患者和监测其治疗情况的重要进展,也将推翻"长新冠"是一种心理疾病的理论。
早在2020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传染病临床科学家尼亚里·西索勒(Nyarie Sithole)博士就建立了属于最早一批的“长新冠”诊所。
位于剑桥大学阿登布鲁克医院(Addenbrooke's hospital)的该诊所寻求在“长新冠”患者或亚组人群中识别出潜在的生物标记。该诊所本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他们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进展。
图像来源,HANDOUT
英国剑桥大学传染病临床科学家尼亚里·西索勒(Nyarie Sithole)博士
在与同事马克·威尔斯(Mark Wills)博士和本杰明·克里希纳(Benjamin Krishna)博士合作开展的研究中,西索勒将研究划分为若干亚小组,因为人们认为“长新冠”是一种具有多种综合征的疾病。
这意味着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过程,而是在一个总称下组合在一起的许多疾病,这使得研究者不太可能找到一个单一的生物标记来纳入所有“长新冠”患者。
在一组患者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γ-干扰素(IFN-γ)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由一种白细胞产生,帮助免疫系统抵御病菌,以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袭。
这种蛋白质最初是在患者首次感染新冠病毒时由免疫反应产生的。几乎所有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都会产生γ-干扰素,以及其他免疫分子或细胞因子。
研究人员发现,在几周内从新冠中康复的患者中,他们的γ-干扰素会恢复到感染前的水平。
然而,“长新冠”患者的γ-干扰素水平在12周后仍高于正常水平,有些患者甚至在12周后的两年内仍高于正常水平。
平均而言,“长新冠”患者体内的γ-干扰素水平,比未感染的对照组高出至少10倍。
“长新冠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了失调。"西索勒解释说。"后新冠时期,免疫系统并没有重新调整到正常水平或正常功能状态,它仍然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就好像仍然受到威胁一样。”
这些增加的蛋白质水平还会引起炎症,因为它们被释放到血液中,会扩散到各个器官。
西索勒博士认为,对γ-干扰素水平升高原因的一个假设是,“长新冠”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病毒片段或病毒蛋白。
“一些研究小组正在对结肠和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活检,看能否在这些部位发现病毒。"他说。"这些病毒可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仍在复制,或者这些蛋白质存在身体循环系统内,导致免疫系统一直认为体内有病原体。”
另一种假设是,这种结果可能是由自身抗体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会生产抗体来对抗疾病。但有时身体会出现“乌龙"——产生攻击健康细胞的自身抗体。
现有证据表明,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其他疾病发生后,确实会出现持续的γ-干扰素释放,而且在其他疾病中,已知γ-干扰素会导致疲劳、关节痛、肌肉酸痛和发烧等症状。
西索勒和他的同事们分析了英国疫苗接种前患者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因子(免疫分子),并将其与患者接种疫苗后的血液进行了比较。
一些γ-干扰素升高的患者在接种疫苗后恢复到了正常的基线水平(但并非全部)。
此外,相当多的“长新冠”患者在接种疫苗后症状确实有所减轻。
这项研究表明γ-干扰素水平的降低与症状改善之间存在关系,因此有望将γ-干扰素用于一些“长新冠”患者的诊断和监测。
中国大陆一艘快艇日前闯入金门海域,遭台湾海巡署追缉後翻覆酿两死,外界关注事件会否影响两岸关系。
中国海警最新宣布将在厦金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国台办指厦金海域根本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一说。
台湾方面則強調,海巡署對於越界的“三无船舶”执法有据,没有遂行恶性行为,并會協助兩名死者的家屬前往金門善後。
多名学者对BBC中文分析指,两岸官方在这次事件後均算克制和低调,料不会升级到“军事对抗”,但金门海域的管辖权與执法行动凸显了兩岸关系的微妙变化。
而在前一晚,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书面称,台湾方面粗暴驱离大陆渔船致两名渔民遇难恶性事件,引起大陆各界强烈愤慨,严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又指“两岸渔民自古以来在厦金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根本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一说”。
她敦促台方尽快放船放人,做好善後工作,查明事实真相并严肃处置相关责任人,给遇难人员家属和两岸民众一个交代,“大陆方面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一切後果由台方承担”。
《自由时报》引述台湾知情官员称,国台办的说法“非常不友善”,强调中国快艇闯入台湾禁限制水域,海巡人员是依法执行勤务。该名官员又指,两名死者的遗体在金门,台湾政府会协助中国罹难者的家属来台,正在等对岸将入台名单传来,办妥证件後就可经由小三通赴金门。
此前,台湾海洋委员会主委管碧玲称涉事的越界渔船是“三无船舶”,即没有船名、没有船舶证书、没有船籍登记,是两岸协同执法时都关注且加强取缔的对象,海巡署执法有据,没有遂行恶性行为。
陆委会则表示,近日有多艘次陆籍渔船不断进入台方限制或禁止水域,趁年节期间捕捞高价值鱼类,严重侵害台湾渔民权益及沿岸居民生活,“海巡人员为了维护民众权利加强执法,责无旁贷”。
台湾海巡署金马澎分署14日下午接获民众举报一艘中国籍“无船名”快艇於金门北碇岛禁止水域内越界捕捞,当局依法前往处置,快艇拒检後蛇行翻覆,船上四名中国籍船员堕海,其中两人送医抢救后不治。
金门与厦门之间仅相距5公里,外界关注快艇翻覆意外会否让金厦海域成为两岸的冲突点。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黄介正对BBC中文分析指,两岸在事发後均算克制,降低政治化,“台湾是聚焦人道协助,而大陆只希望我方调查真相,没有否认我们的执法权限”。
金门与厦门之间仅相距5公里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卡耐基中国项目研究员庄嘉颖也指出,北京这次没有大量宣传,算比较低调处理,“或许是要试探台方反应,但给自己保留弹性”。他又说,事实上任何渔船海上作业时因为要逃脱执法,都容易出事,类似情况在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或马来西亚海域都曾发生,包括中国渔船的案例。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中国研究员宋文笛表示,这场意外本身是不幸的悲剧,其政治性仍有待观察,他认为中国政府的反应似乎是“延迟的高调反应”,估计是因为事件发生在农历新年长假期间,当局需要时间作出跨部门的协调反应,但未见北京有意升级军事对抗。
至於大陆方面宣布“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黄介正认为此举不等同局势升级,事实上过去两岸海巡、海警,每年都有金门海域的联合搜救演习,“目前两边在对抗,两岸官方无法对话协商的情况下,只能各做各的”。
庄嘉颖则表示,中国应该是希望逼近台湾控制的海域,削弱台方实质管辖能力,这将反映出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毛泽东至胡锦涛时期,都没有挑战台湾在金门、马祖等靠近中国海岸的岛屿,基本上是希望维持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削弱台湾在中国离岸管辖能力到某个程度,只会凸显海峡两岸的实质距离。”
他续指,中国政府称厦金海域无“禁止、限制水域”,基本上是不承认台湾的管辖权,但这样只会让身在第一线的渔民更危险,“可能会提升航海风险,因为船只和船员未必充分理解在海上可能碰到的状况”。
每天我们都看到人们在某些事情上失败的例子。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很多失败的个人经历。而对于上帝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你看,尽管听起来难以置信,但上帝从未失败过。大卫写道:“至于神,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诗篇18:30)。
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马太福音5:48)。我们都离完全相差很远,但上帝从未有差距。当人一次又一次失误时,主从未有过一次不义之举。上帝在圣洁、公义、公正、爱、智慧、恩典、忍耐和理解方面都是完美的。
上帝从不是邪恶的原因,是人类和魔鬼犯下了许多暴行。上帝赋予了人类自由意志,而人类滥用这种自由,给同胞带来了许多痛苦和苦难。正如先知耶利米所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人类的欺骗和残忍导致了数百年来数以亿人的痛苦和死亡。
也许你觉得上帝在某方面让你失望了。这是一种常见的感觉,尤其是因为生活有时充满了很多伤心事。当有人经历特别困难的时候,责备上帝很容易甚至自然而然。但仅仅因为这是自然而然的反应,并不意味着是正确的。毕竟,在上帝为每个接受他的独生子为救主的人提供天国永生所做的一切之后,我们怎么还能责怪上帝呢?
正如使徒保罗所写那样:“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6-8)。
上帝完美的爱激励着他差遣独生子,为我们的救赎在十字架上献上无罪的牺牲。十字架是人类历史的巅峰,也是上帝对人类无私牺牲之爱的顶点。
每当你感到因你生活中困境而责备上帝的诱惑时,要奔向十字架,提醒自己上帝对你的无条件和坚定的爱。当你的环境似乎在暗示:“上帝忘记了你,上帝不爱你了”时,重要是用基督为你所受痛苦牺牲的真理来对抗这些谎言。
有时我们必须摒弃烦扰的感觉,忽略棘手的环境,只专注于基督为展示上帝对我们的爱而经历的一切。你所经历的任何事都不会改变上帝对你的爱,以及基督为你的罪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感觉是飘忽不定、多变且短暂的,但十字架却是永恒的,上帝的信实和完美也是如此。
摩西宣告:“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神,又公义,又正直。”(申命记32:4)。
上帝从未失败过,也从未犯过罪。使徒彼得写道:“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彼得前书2:22)。你看,如果耶稣曾犯过一次罪,他就没资格成为任何人的救主。那样的话,他自己也需要一个救主。感谢神,耶稣确实过上了完美的生活,并保持了完美的记录。
由于我们是有罪的人,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上帝为何允许我们经历生命中的某些试炼。我们常常无法从上帝的角度看待事物。然而,当我们到了天堂,一切都会变得清晰。“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哥林多前书13:12)。
如果你曾因责备上帝而非赞美上帝感到有罪,你现在可以亲近主,向他忏悔你的罪。上帝意识到我们在世上的生活有时可能变得非常痛苦。值得庆幸的是,上帝正在为我们在天堂准备一个地方,那里痛苦将成为过去。
圣灵让使徒约翰瞥见上帝的儿女将在永恒中经历的景象。“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3-4)。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批评者天真地认为上帝是失败者。然而,在来世,每个人都更明白了,包括那些因罪、不悔改和拒绝福音而发现自己被锁在天堂之外的人。
如果你对福音不太了解,耶稣清楚地宣告了它:“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你未来的幸福和平安取决于你是否把你的罪和失败带到那位永不失败的上帝面前。你相信上帝是失败者,还是相信主在所有的应许上都是忠信且完美无缺的?对于上帝和福音,你选择相信什么要极其小心。你的永恒命运就取决于此。
《河殤》是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時稱「六集電視連續節目」),於1988年6月11日[1]首播。《河殤》被某些人認為繼承了1910年代新文化運動的脈絡,[2]對諸多中國文化符號辨析和評判,包括黃河黃土文明、長城和龍等,同時表達了對海洋文明的嚮往。約2億至3億中國觀眾收看,[3]全國報章收到讀者尤其學生的來信感言。[4]該片第一次用電視媒介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改革派對於改革開放遇陷入經濟困局的解讀——困局源於中國文化有太多傳統包袱。[2][3]
河殤 | |
---|---|
![]() 紀錄片《河殤》片頭截圖(沙孟海題字) | |
類型 | 紀錄片 |
導演 | 夏駿 |
旁白 | 張家聲 |
集數 | 6 |
每集長度 | 37分鐘(不含廣告) |
製作 | |
製作人 | 王宋 郭寶祥 |
監製 | 陳漢元 |
剪接 | 錢丹丹 |
製作公司 | 中國中央電視台 |
播出資料 | |
首播頻道 | CCTV-1 |
播出日期 | 1988年6月11日—1988年-月-日 |
1988年的《河殤》在80年代的中國學生運動史有承先啟後的意義,與1981年內蒙古學運、八六學潮和八九學運的思潮悉悉相關,並代表了80年代文化熱的高峰和尾聲。[5]
《河殤》以類似報告文學的風格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批判,其主要論點是:中國以河流、大地為根基的內向式「黃色文明」導致了保守、愚昧和落後;為了生存,中國必須向以海洋為根基的「藍色文明」學習,並應該建立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經濟體系。為了令這套系列片的論證更加權威,作者引用了眾多西方理論,包括魏復古的水利文明、東方專制論,黑格爾有關中國陸地文明趨於保守的說法,小湯恩比的一個早期觀點——「除基督教文明外,所有其他文明,不是已經湮滅,就是步向死亡[6]」。
在1983年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話說長江》大獲成功後,中國國內掀起「河流片熱」的風潮。1986年,央視和日本NHK電視台耗時三年合拍了另一部「河」的紀錄片《大黃河》。然而這部影片在一開始並沒有通過央視高層的審批,僅在日本單方面播出。為重新帶出該片,時任央視副台長陳漢元委派導演夏駿拍攝一部新的有關黃河的紀錄片,重新帶出對黃河的拍攝。[10]
夏駿親自邀請了蘇曉康和王魯湘來為影片撰寫解說詞。原先該片曾以《大血脈》作為片名,在王魯湘的建議下,最終片名確定為《河殤》。[7]
1987年9月,《河殤》正式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立項。央視聘用了《走向未來》主編金觀濤和經濟學家厲以寧作為該片的顧問。[7]
2014年,總撰稿人之一的蘇曉康表示,以現在的眼光看,《河殤》的思考水平有限,並且很膚淺,表示西方文明也有毛病。[22]
2015年,另一位總撰稿人王魯湘指出,《河殤》並非對中華文明抱有敵意、或是全盤否定中華文化,而是針對80年代各種舊觀念對國家發展的束縛,進行一種文化批判上的策略安排,就是要用非常激昂的措辭,故意達到一種「片面的深刻」,因此才會鞭笞自己的祖先、傳統和歷史,憧憬甚至誇大西方文明的優點。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建構一個現代文明的「夢」,希望中國像開放的海洋一樣,建成一個開放、現代化的國家。但同時他也承認,《河殤》以及當時的自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23][24]
估計有兩、三億大陸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從螢光幕上看到這部充滿批判與自省、鞭策與激動意味的影片。(……)很多人立即動手,寫信、打電話甚至打電報給北平「中央電視台」,表示「激動、震撼和感慨」。他們當中,有學生、教師、工人,有老資格的共產黨員,也有軍隊裏的政治處主任。(……)這部影集確實有相當大的突破,它第一次用電視這種最大眾化的媒體,總結報告了改革派在經濟與文化上的觀點
|first1=
缺少|last1=
(幫助)看地球景色非常美麗,但是我沒有看到我們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