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总是让人着迷。任何是双胞胎的人,对那些常见的问题一定不陌生:
“你们有心灵感应吗?”
“你们能感受到彼此的痛苦吗?”
“你们有没有交换过身份?”
两个人既是独立个体,却又如此相像,这样的特质不仅启发了古代神话,也成为音乐、电影与文学的灵感来源。
End of 热读
但双胞胎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象。他们为研究基因与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特质与行为提供了独特的机会。究竟是天性还是后天教养造就了我们?

双胞胎有两种类型。异卵双胞胎来自两颗同时释放但不同的受精卵。他们平均共享一半的基因,就像一般的兄弟姊妹一样。
同卵双胞胎则来自同一颗受精卵,由单一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分裂成为两个胚胎,这意味着他们几乎拥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外貌也常常非常相似。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大约每1,000个出生的婴儿中,只有三对是同卵双胞胎。
南希·西格尔教授(Prof. Nancy Segal)本身就是一位异卵双胞胎,她将整个职业生涯都投入在这项研究上。她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的行为遗传学家与心理学家,并担任该校双胞胎研究中心的主任。
西格尔教授表示:“双胞胎让我们能够研究任何特质的遗传与环境影响,从智力、跑步速度,到个性、身高与体重。”
典型的双胞胎研究会比较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的相似程度。如果同卵双胞胎在某项特质上更为相似,这就表示基因在该特质的发展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我们可能不会对基因影响身高、体重甚至智力感到意外,但双胞胎研究也揭示了基因对我们一些较为个人化的特质与行为也有影响。
西格尔教授说:“双胞胎……被用来研究各种行为:宗教信仰与社会态度、是否支持死刑、药物使用,甚至是你在财务上的投资程度。”
例如,美国、荷兰与澳洲的研究发现,相比起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在成年后对宗教的态度更为相似,这显示基因在信仰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西格尔教授解释说,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基因“注定”了我们相信上帝,而是基因会影响一系列复杂的特质,例如智力或敏感度,从而使我们更有可能会这样去做。

分开成长的双胞胎
南希·西格尔教授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来自于那些极为罕见的案例——从小分开成长的同卵双胞胎。
“其中一个令人着迷的发现是在个性方面,像是攻击性或你有多传统……即使是分开成长的同卵双胞胎,也与一起成长的同卵双胞胎一样相似。这告诉我们,对于住在一起的亲人来说,驱动相似性的其实是基因影响,而不是共同的生活环境。”
西格尔教授最著名的研究之一,是针对安·亨特(Ann Hunt)与伊莉莎白·哈梅尔(Elizabeth Hamel)这对双胞胎进行的。她们几乎自一出生便被分开。
她们创下了金氏世界纪录中分离时间最长的双胞胎——相隔78年才重逢。当时伊莉莎白住在美国,而安则在英国出生、成长并居住,后来开始寻找她的姊妹。
研究结果显示,安与伊莉莎白在多项个性特质上都非常相似,甚至都与名为“吉姆(Jim)”的男子结婚。
其他研究中,发现的相似之处则更加离奇。
“即使是一些不寻常的习惯与行为也会重现。例如,有一对同卵双胞胎都使用某个特定的瑞典品牌牙膏。另一对分开成长的双胞胎在明尼苏达机场见面时,竟然都戴着七枚戒指、三条手鍊和一只手表。”
但相似的行为还不只如此。
“还有一对双胞胎都有在手腕上绑橡皮筋的习惯,并且在上厕所前后都会洗手。也许他们对细菌特别敏感,非常注重清洁,”西格尔教授说。
还有一对在苏格兰分开成长的同卵双胞胎,两人都会把吐司切成四块,但只吃三块。她补充说,这可能反映出他们有节制食欲的倾向,或是不喜欢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光。
“这些现象……显示这并非偶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奇特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并不是无中生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本质,”西格尔教授总结道。

吉姆双胞胎
一个极端的双胞胎案例,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吉姆双胞胎”。这对双胞胎都叫吉姆(Jim),自出生后便被分开,直到39岁才重逢,却发现彼此的人生惊人地相似。他们都曾与名为琳达(Linda)的女性结婚,后来又再婚对象同样名叫贝蒂(Betty)。他们都养了一只叫托伊(Toy)的狗,儿子也都叫詹姆斯·艾伦(James Alan)。他们都有咬指甲的习惯,甚至假期都去同一个海滩。
这对双胞胎参与了明尼苏达大学汤玛斯·布夏尔博士(Dr Thomas Bouchard)的研究,结果发现他们在个性测验中的得分惊人地相近,尽管他们从未联系过彼此。
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子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对自己的选择与行为,真的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多主导权吗?
“就算某些事情受到基因影响,也不代表你就没有自主性,”赛格尔教授说。她以离婚为例,指出这是一个可能受到基因影响、但并非完全由基因决定的人生重要大事。
那么,基因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可能是一些难相处的个性、固执等特质。但你的基因不会直接叫你去离婚,离婚是你自己做出的决定。所以我不认为自由意志因此受到限制。”
赛格尔教授认为,关键在于不要用绝对的方式去思考。就我们的个性与特质而言,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来源塑造了我们成为今天的样子。
“人们往往倾向认为是环境完全塑造了我们,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她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