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约全书】Holy Bible, Chinese Union Version (GB), Textfile 20010201.

我与你不一样的美国生活

10年前来美国,去了一个缅因的乡村高中。这是一个完完全全按照我自己的意愿选的地方。除了学校质量,AP课等等常见的中国人的硬性要求,我额外加了两条:1.要在北方,冬天下大雪能下一米深的那种地方。2.要在村里,越偏僻越好,最好人比动物还少的那种。结果真还让我找到了那么一个学校,家里也...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

上帝的奥秘是不能定义的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哲学家 2020-09-05)报道: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33岁任巴黎大学教授,完成了中世纪最完整、最系统的神学哲学体系。


上帝存在的证明:


(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上帝存在。一个事物运动,一定是受其它事物的推动,否则便不能运动。一个事物不能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推动者。当一个事物运动的时候,就一定有一个另外的推动者,而那个推动者又必定有另一个推动者。这个推动者的系列不能是无穷的,因为这样就会没有第一推动者。这就等于取消了运动的原因。所以最后必然会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即是上帝。


(2)从动力因角度论证上帝存在。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发现存在着一个动力因的秩序,在这个秩序中找不到任何一件事物自身就是动力因。同样地,动力因也不能无限地向上追溯,因为,如果没有第一动力因,其后的一切原因也不复存在,没有了原因,结果也就取消了,现实世界也就不存在了。这显然不符合实际状况。因此,必然存在着最初的动力因,它是一切原因的最终因。这个最初的动力因即是上帝。


(3)从可能性和必然性论证上帝存在。自然界的事物都处于产生和消灭的过程之中,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最后总要消失。如果所有的事物都要消失,世界就不会有事物存在了。事物的产生一定依赖某种存在的东西,一切事物假如全部消失,也就无法产生新的事物。这显然是荒谬的,假如是这样的话,一切事物就都只是可能和偶然的,因而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然的事物有两种,一种是其必然性由其它事物引起,另一种是由自身引起,它的必然性不仅不是来自其他事物,而且还赋予其他一切事物以必然性,这即是上帝。


(4)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存在。宇宙中存在的事物在真实性和完美性上有高低之分,但没有一个是绝对真实和完善的,因此必定存在着一个最美好、最真实、最高贵、最伟大的东西,它是其他一切事物得以存在和具有某种完美性的原因,这种原因即是上帝。


(5)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论证上帝存在。即使是一个无知的人,甚至是生物,也都有自己的目的,他们的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以求达到最好的结果。这种有目的的活动不可能是偶然的,一定是有计划的。因此必定存在着一个有智慧的存在者,赋予一切事物以目的,使它们的活动趋向于它们的目标。这个存在着即是上帝。


谢选骏指出:阿奎那死的时候才40多岁(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老了吗?我看是上帝可怜他,让他闭嘴。这也是要让世人知道,上帝的奥秘是不能定义的。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2021年9月13日 评论)报道:


安瑟尔谟直接从上帝的观念中推出上帝存在,这是一种先天的论证。而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安瑟尔谟的证明并不能使一个不信上帝的人被说服,因为这个证明方式把有待证明的结论当作了证明的前提,那些否认上帝存在的人绝不会承认上帝是一个完满的存在。


于是,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自己的“后天证明”,就是从人们的已知事实出发来推出其原因的“回溯式”证明方法。这套证明一共有五个,又被称为“圣托马斯五路证明”。


(1)既然世界上万物的运动均由其他物体推动,因而在一切事物之后必然有一个最终的存在者,它本身是不被推动的,但它却推动其他事物。就好比说,世界上有一个原始的动力,一个终极的动力,这个不动的推动者就是上帝。第一路证明,就是从经验的受动-推动系列推出上帝是存在的。


(2)既然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一个原因,那么往前回溯必然有一个第一原因,它既是自己的原因,又是万物存在的原因。这个第一原因就是上帝。这是从经验的因果系列推出上帝是存在的。


(3)既然世界上一切个别的存在物都是偶然的和可能的,它就必须以某种绝对必然的存在者作为最终的根据。这个必然的绝对存在者就是上帝。这是从偶然-必然系列推出上帝存在。


(4)既然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完善性,这种有缺陷的完善性必定以最完善的东西为判定标准。这些至善的存在者就是上帝。


(5)世界上生物的活动都指向一个目的,以求获得最好的结果。所以必定有一个智慧的存在者,为生物制定目的,并且使整个世界具有一种合目的性。这个智慧存在者就是上帝。


以上就是托马斯·阿奎那五个关于上帝存在的推论。前四个是宇宙论证明,第五个是目的论证明。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这五路证明似乎有点熟悉。


托马斯·阿奎那援引和改造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与变化、原因与结果、潜能与现实以及自然目的的学说,他是从有限的、相对的事物出发,上升到无限的、绝对的存在物即上帝。但是在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中,仍然隐含着两条先验的原则:第一,无限回溯是不可能的;第二,回溯的逻辑终点必须是基督教的上帝。


这两条原则本身是无法证明的,只能诉诸信仰。说到底,托马斯·阿奎那的五路证明,仍然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的。


不过,托马斯·阿奎那提出这些证明的意义并不在于实际上证明了什么,而在于他坚持了从理性角度证明信仰内容的可能性。这代表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精神特征就是寻求信仰和理性的和解。


托马斯·阿奎那所代表的这种和解精神,不同于基督教哲学中推崇神秘信仰、贬抑理性知识的奥古斯丁主义传统。它在无形中也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先河,启蒙运动中对宗教信仰进行猛烈批判的理性精神,最初恰恰是在小心翼翼地对宗教信仰进行逻辑证明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的理性哲学与中世纪的神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谢选骏指出:阿奎那自以为聪明,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最后跌入了自己挖下的陷阱里,走上了理性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的三连环绞索架。


《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4)阿奎那如何批评如何证明?》(肯尼斯·埃纳尔·希玛 Kenneth Einar Himma著,元尚 草译 2021-08-09)报道:


C,阿奎那的批评


圣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认为虽然上帝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但他拒绝了可以从对上帝概念推论中得出上帝存在的论点。 阿奎那很合理地指出,“并不是每个听到‘上帝’这个词的人,都能理解它所表示意义,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祂更伟大,因为有些人认为上帝是一个身体。” 这里的想法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上帝的概念不同,因此这种论点(如果有的话)只能用来说服那些以同样方式定义上帝概念的人。


这种批评的问题在于,可以在不定义上帝的情况下重新提出本体论的论点。 要看到这一点,只需删除前提1,然后将“上帝”的每个实体替换为“ A等于没有想到的更伟大的存在”。 然后得出的结论是,存在一个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存在--当然,这就很自然地将这个更伟大的存在命名为上帝了。


然而,阿奎那在本体论论证中还有第二个问题。在阿奎那看来,即使我们假设每个人对上帝的概念都是相同的,没有比上帝更伟大的存在了,“这并不意味着他理解这个词所代表的东西实际存在,而只是精神上的存在。”


对这段有点模棱两可的段落的一种自然解释是,阿奎那拒绝接受安瑟尔谟论证的前提2,理由是,虽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预演“一个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存在”,但我们不知道这一系列词的真正含义。在这个观点上,上帝不同于我们所知的任何其他现实;虽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有限事物的概念,但无限大之存在的概念使有限的人类理解相形见绌。当然,我们可以试着把“一个比想象中更伟大的存在”与更熟悉的有限概念联系起来,但这些有限概念远远不是对上帝的充分描述,可以公平地说,它们无助于我们对上帝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然而,这个论证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我们对存在的概念有一个完全的理解,而在于把理解为没有比这个概念更伟大的东西可以被构想出来。例如,考虑到,尽管我们对自然数的概念没有完全的理解(无论这意味着什么),而我们都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概念,但我们现在对它的理解就已经足够清楚了,不存在这样的数目。在安瑟尔谟看来,要想成功地提出这个论点,就不需要比这更全面地去理解一个最伟大存在的概念。如果这个概念是连贯的,那么即使对这个概念有一点理解也足以获得论证。


谢选骏指出:阿奎那《神学大全》想让那些缺乏认识能力的人获得认识,这是一种推广教育的努力;但这终究是徒劳的——正如大学生的增长反而毁灭了大学教育。后来他见过了神迹,忏悔自己所写的《神学大全》,而后才被召去了……因为上帝的奥秘是不能定义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