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政府公布“二十条”和“新十条”放松新冠防控措施后,病毒在多个城市迅速传播,引发许多乱象。许多城市出现医院看病难,感冒药和发烧药一药难求的情况。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称,在中国决定放弃清零政策前,新冠感染人数就已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政策急转弯导致疫情爆发?

11月中国各地爆发反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抗议后,中国在防控政策方面急转弯。12月初,中国政府高层连续两天召开疫情防控座谈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两场座谈会上都表示,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将优化防控措施。与以往大多数会议不同,孙春兰这两次都罕见地未提到坚持“清零”政策。

12月7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新十条”,朝着逐步开放的方向前进。措施包括缩小核酸检测范围,不再对跨地区人员要求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实际上是结束了其一贯坚持的清零政策,转向与病毒共存。但政策转向后,中国的感染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过,目前中国官方的数据无法反映实际的感染病例。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的数据,12月15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157例。由于难以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中国政府已宣布从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驳斥了政策逆转导致病例激增的说法,称早在中国决定放弃严格的清零政策前,中国的新冠感染人数就已经出现爆炸式增长。

“这种疾病之所以密集传播,是因为控制措施本身并没有阻止这种疾病。中国从战略上决定,这不再是最好的选择。”瑞安说。

他还指出,中国和其他国家仍然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接种疫苗的人是否充分接种疫苗,是否接种了正确的疫苗和正确的剂量,以及这些人最后一次接种疫苗是什么时候。

抢购潮和医护感染

突然的政策急转弯和感染激增无疑引爆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在大陆的多个城市,医院大排长龙,防疫物品如感冒药、发烧药遭到疯抢,甚至黄桃罐头和电解质水也被抢购。

抢购甚至蔓延到了香港和澳洲。部分香港药房的感冒药如“必理痛”、“幸福伤风素”短缺,一些药店开始对感冒药进行限购。

路透社报道,在墨尔本郊区、澳大利亚最大华人社区之一的博士山(Box Hill),一名药剂师说,几家药店的必理痛已经卖光了。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央视报道,中国国药集团旗下160余家工业企业,正在24小时增产,特别是一些重点品种,产能已扩大到日常三倍。

今年32岁的张心(化名)在周三感染,她几乎全家“中招”,包括她的妈妈、阿姨以及90岁的外婆。她对BBC中文表示,国家应该有序开放,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放开。

“普通百姓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措手不及,在药物购买方面,应该进行限购,这样不会导致大家囤太多药在家里,真正感染的人因为缺药,跑到医院就医,造成医疗资源紧张,加重感染。”她说。

张心说,家中90岁的外婆病情严重,到医院还要长时间排队,排到了之后,医生也只是开了一些感冒药和咳嗽药。

“对于有基础病的老人,应该设置绿色通道就医。”她说。

另外,中国的医护也出现了集体感染的情况。

中国媒体财新报道,近期北京已有几家大医院致电挂号预约的门诊患者,建议其将就诊时间延期,或者改为线上问诊,因为院内有阳性感染者。医生们发现,身边持续有同事出现症状,人手紧张。

清零与放开之争

网络上有一些声音怀念中国之前的清零政策,他们认为“清零”政策是有必要的,可以保护老人和小孩。

微博网民“每天开除粉籍”说,自己是绝对的清零派,因为新冠对老人、孕妇和医生很危险。“医疗资源一向紧缺,医生没了会更挤兑,而且这个会重复感染,也就是说,医生会面临重复感染。孕妇整个怀孕过程也会重复发烧的过程。对胎儿太危险了。”

也有网民指出,防控乱象的源头是政策制定的问题。微博网民“风雨雪海光”说:“动态清零失败了,什么准备也没有,急速转向共存,制定政策的人不出面,天天让底下人互骂,不负责任!”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对于清零比放开好的观点,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对BBC中文指出,“清零”是不可以持续的,如果继续“清零”政策也会发生一样的情况。如果要走开放的路线,面对疫情全面爆发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现在开放,理想的情况是,应该吸取各国的教训,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

金冬雁赞成迈克·瑞安的说法,在中国放开管控之前,病例已经有了飞速增长,“不放开,要清零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中国春运将在下个月开始,对于人员大范围流动,金冬雁认为:“跟现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看他们(政府)现在到底是控制还是不控制。总体来讲,春运会增加病毒扩散,但问题是他们现在的理念是啥,是要病毒传播,还是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