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在英國北約克郡一個名叫克里德零-斯塔布斯(Cridling Stubbs)的小村附近,人們從地下挖出了一個裝著3,300多羅馬銅幣的罐子。
這些公元300年的銅幣仍然靜靜地躺在罐子裏,罐口被封住。
利茲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考古和錢幣學講解員凱特·巴克斯特(Kat Baxter)說,「我們還不能確定這些銅幣為什麼被埋在那裏,為什麼沒有人回去把它取走。」
「這就是它很有意思的地方——我們不知道答案。一個謎團」
我們或許沒有答案,但已經有些假設。這些銅幣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將近2000年前富人如何打理自己的現金,還有助於理解我們今天有關生活成本上漲和現金支付的討論。
安全焦慮
「克里德零-斯塔布斯寶藏」被埋在地下的原因可能是宗教信仰,是作為敬神的奉獻。
另外一種可能性是,在一個沒有銀行和存款機構的時代,寶藏被埋在人們認為安全的地方,特別是當寶藏的主人覺得,戰亂期間那些錢可能被別人搶走。
凱特·巴克斯特說,「當時存在安全焦慮。我們現在也有同樣的焦慮,只不過表現形式不一樣。」
在英國每天有400萬英鎊被詐騙者盜走,因此針對欺詐採取保護措施對於金融行業及其客戶來說都十分重要。
「克里德零-斯塔布斯寶藏」和其他400多件產品正在一個題為「錢能通神」的展覽上展出,利茲城市博物館舉辦的這項展覽將於6月26日結束。
除了保護金錢的安全以外,展覽還涉及金錢如何被當作玩具和遊戲,銀行業的演變,世界各地的不同貨幣等主題。
巴克斯特女士說,「所有人都以某種方式同金錢發生關係。」
目前我們同金錢的關係正在經受考驗,不僅僅是因為生活成本上升,而且因為我們的支付手段也在發生變化。
根據英國消費者組織Which?的資料統計,從2015年開始,約有4,685家銀行分行關閉。到今年年底還有226個已經計劃關閉。該組織說,在鄉村地區,銀行關閉的速度快于城鎮地區。
人們理財時越來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刷卡支付現在成了比現金支付更普遍的交易手段。
不過Which?警告說,向無現金社會轉變會讓大批人「失去依從」。在最近英國女王在議會開幕的講話中,政府宣佈要通過立法確保人們在居所附近能夠提取現金和存款。
利茲的展覽還證實,歷史上,人們的支付方式不斷變化。
實物被當作貨幣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個展櫃中有一個磨光的鋤頭。它可能從未被用作開挖工具,但是會被在某種交易中使用,有點像以貨易貨。
巴克斯特女士還指出,如果紙幣和硬幣完全消失,會對世界造成更廣泛的文化衝擊 。
展覽的一個部分介紹現金被當作吉祥物使用的不同方式,比如把錢放進新娘的鞋裏,或者鑲入佩戴的項鏈。
因此她說,「無現金不僅僅意味著硬幣消失,還意味著許多傳統隨之消亡。」
現代可穿戴品
現今我們的穿戴品中設有支付方式,更多是一種方便,而不是當作吉祥物。
許多人經常使用智能手機或手錶作為支付手段購買商品、乘坐公共汽車或火車。
也許,我們願意為此放棄一些傳統和持現金的習慣?
最近髮卡平台Marqeta做的一個調查顯示,18-24歲的受訪者當中,77%的人都有足夠的信心把錢包放在家裏,出門只帶手機,使用非接觸支付。
Marqeta的歐洲策略主管安娜·波拉(Anna Porra)說,疫情促進了非接觸支付和手機錢包的使用,這是十分方便、安全、而且快捷的支付辦法,因此,新的支付方式會被接受。
不過她說,所謂的智能手機錢包的發展仍處於襁褓階段。
食客已經在餐館用手機掃餐桌上的二維碼來支付,不用招喚侍者付賬。她說,不久我們就會在公共汽車站或者在附近買東西的時候採用掃碼支付。
她認為,當我們的設備不再僅僅是一種支付手段,而且使用人工智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財務的時候,最重要的發展就會到來。
支付同財務服務結合,能夠讓商業機構得到有關信息,了解我們是否可以憑信用消費,而且可以指引顧客,告訴他們是否有能力支付。
在美國和中國已經推廣所謂的超級應用軟件,它們能識別客戶可能得到的金融服務,以及向他們提供諸如食品、旅店和出租車等其他服務。
安娜·波拉說,廣泛使用智能錢包前,服務提供商需要推行大範圍的教育活動,確保用戶有信心,而且能掌控自己得到的提示建議。
因此,歸根結底,還是又要回到信任和安全的問題,這同將近2000年前有人在北約克郡把一罐硬幣埋入地下沒有多大區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